統派舉辦“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時代意義”座談

* 来源 : 中华海峡和平网 * 作者 : 林建忠 * 发表时间 : 2022-03-28 * 浏览 : 3333
 
統派團體27日聯合舉辦“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時代意義” 座談會
 
台灣鄭成功文化協會理事長鄭昭明
 
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
 

今年是中華民族英雄人物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侵略者,收復台灣360週年。多個統派團體27日下午以“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時代意義”為主題聯合座談。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致詞表示,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的歷史也為現今完成國家統一、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反對分裂提供有意義的歷史啓示。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強調,在荷蘭人到台灣之前,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是無可置疑,鄭成功於1662年驅逐荷蘭殖民者是為“復台”而非“開台”。  

 

  淡江大學副教授《遠望雜誌》社長林金源指出,郭懷一事件中,荷蘭當局殺掉五分之一漢人。小琉球原住民早被荷人全數滅絕。歷史表明荷蘭、日本據台,是帝國主義對外擴張的殖民統治,缺乏統治正當性。不以掠奪、殖民為目的的明鄭、清朝政府,帶給台灣後代子孫的福祉,值得稱頌。鄭成功既是漢人開台祖,又是堅定統派。藍營人士對於“明朔”的堅持,如果凌駕中國之上,就會成為反共、拒統的獨台派,這就難怪綠營在曲解鄭成功時,並未面臨重大阻力,因為“抗中、保台”是藍、綠對鄭成功的共同錯誤解讀。

 

  座談會由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副總會長許育嘉、勞動人權協會執行長王娟萍共同主持。台北現場進行全程線上直播,邀請在京台青和台生在北京台灣會館聆聽。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新黨主席吳成典亦到場致詞。

 

  吳榮元表示,我們深切緬懷鄭成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豐功偉業,通過紀念鄭成功復台360周年,明確台灣是中國固有的領土疆域,彰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和法理依據,這是論證反獨促統運動是伸張歷史正義,具有正當性和合法性的必要條件。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的歷史也為今日完成國家統一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反對分裂提供了有意義的歷史啓示。

 

  吳榮元認為,對大陸基於同胞情懷,堅持以和平的方式完成國家統一的政策,是最符合兩岸同胞福祉和民族最大利益的選擇。而對於身處獨勢高張的台灣,必須居安思危,“堅持民族立場,積極推動反獨促統運動,爭取和平統一的生機”以史為鑑,避免台灣成為“去中分離之國”或被認定“完全沒有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是外國勢力所控制的新殖民地,而陷入必然被“光復"的戰禍中,努力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

 

  台灣史研究會理事長、統一聯盟黨主席戚嘉林表示,鄭成功是西方白人自十六世紀縱橫全球的大航海時代,中西接觸衝突以來,我國首次擊敗西方強權侵略收復台灣的英雄,也是亞非拉第一位擊敗西方殖民侵略的偉大英雄。當時鄭成功不但提出收復台灣的法理論述,並且是以“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的身份與荷蘭人簽訂條約,也就是中國大明朝與荷蘭簽約。自此,西方世界史都據以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戚嘉林強調,鄭成功率25,000名大軍遷台,是我國首次數萬人的一次性政治大移民,也是我國第一次將行政機構入駐台灣,使中華文化生根台灣,《觀察》雜誌社發行人紀欣指出,今天紀念鄭成功,最重要的是促進兩岸復歸統一。回顧中國歷史可知,台灣不論是明末被荷蘭人侵占,或清末被日本人割據,都是因民族自身弱亂而遭外族掠奪,後皆因民族復興、戰勝了侵略者而回歸中國。因此,兩岸雖因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干涉分隔至今,但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兩岸復歸統一將是歷史的必然。我們應當認真思考的是,在國家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復興的事業中,我們能發揮什麼樣的積極作用。

 

  與會團體及多位學者專家圍繞“從鄭成功復台談兩岸同屬一中的歷史事實和法理依據”、“鄭成功復台與台灣民俗生活”、“鄭成功復台與台灣宗教信仰”、“從鄭成功復台談中國歷史與世界史的關係”發表見解。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孫若怡教授指出,鄭成功始終謹守不剃髮,不開啟敕書的方式,恪守了他反清復明的中心思想,是名副其實的漢族英雄。鄭成功以儒生身分投筆從戎,始終認為問學道德膽氣志節,是國家興亡盛衰的關鍵。因此,800餘名撇棄“空談心性之學”,承襲以“經世致用”思想為浙東學派底蘊的忠臣烈士,隨鄭氏遷台。他們一方面踐行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浩然正氣與忠義精神;另一方面,也為儒家實學精神在臺灣的傳播,奠定了綿延的基礎。

 

  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認為在鄭成功之前台灣便已屬於中國的領土。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軍士往返經略台灣。南宋派兵戍守澎湖,經略台灣,《古今華夷區域總要圖》為全球最早將台灣劃入的地圖。元朝在澎湖設立巡檢司,對澎湖和台灣進行管轄。1597年明朝在澎湖設置游兵制度,定期巡防戍衛澎湖與台灣。明朝沈有容在1602年擊敗盤踞在台灣的倭寇,1604年驅逐有意佔領澎湖的荷蘭人。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召集人莫那能指出,原住民在接觸漢人社會以前,長期是以氏族部落的自然狀態生活。一直到360年前鄭成功復台才開始面對真正意義上治理,也開始面對真正來自較先進文明生活的衝擊,直到今天仍深刻影響原住民族的生藩與熟蕃的區別,就是在鄭氏治台時期遺留下來的。不論是原住民對自我的認識、對土地和自然的關係,以及更擴大的部族概念,都和鄭氏治台密切相關,可以說鄭氏治台是台灣原住民真正接觸"現代化"的開端,也是台灣作為中國一部份的鐵證。

 

  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表示:鄭成功收復台灣,軍事上打敗當時全球最強大的荷蘭海軍,證明明鄭的海洋實力。鄭成功在台灣恢復華夏衣冠禮儀建立儒學孔廟,開墾農業等等,確立台灣的漢文化本位價值,提升南島語系的土著文化,擺脫西班牙、荷蘭殖民文化的餘緒影響,形成大一統的華夏意識,即使日本佔據50年,皇民化教育依然無法撲滅台灣同胞的中國心華夏魂。因此,鄭氏在台灣成功繼承傳承中華傳統原鄉意志,

 

  中華奉元學會祕書長熊羿認為,鄭成功收復台灣,最重要的意義,不僅是在政治上的去殖民化,更重要的是在台灣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咨議參軍陳永華向鄭經提出“建聖廟,立學校”的建議。1666年年初,台灣的第一座孔廟,也就是今天的台南孔廟落成,台灣民間的私塾、學校、廟宇等開始蓬勃發展,完整的保留了中華傳統文化。對台灣的影響既深且廣,時至今日全台灣有奉祀鄭成功的大小廟宇,有一百多間。

 

  兩岸犇報陳福裕社長指出:鄭成功驅逐荷蘭,收復台灣,標誌著近代史第一次反殖民鬥爭的勝利,是中原政權在台灣建立的第一個漢人政府。鄭氏奉前明正朔,可以說是中原政權的延伸,沒有脫離中原正統的政治框架。鄭氏經略台灣,廢除殖民地構造的掠奪式的莊園經濟,引進華南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水稻生產,在台灣賡續華夏文明和治理體系,讓海峽兩岸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社會生活上融為一體。

  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長卞鳳奎圍繞明鄭時期與海洋的關係,介紹了鄭成功時期的對外貿易和海洋文化。座談會上,台灣歷史畫家楊炳輝通過照片介紹了其一系列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歷史畫作及創作過程中的田野考察。

 

  座談會結束前,鄭氏後代台灣鄭成功文化協會理事長鄭昭明致謝詞時說:“鄭成功一生為台灣而生,也為台灣而死,收復被荷蘭佔據38年的台灣,建孔廟傳播忠君愛國思想與中華民族認同的基礎,帶給台灣人民認祖歸宗的根。民進黨政府“抗中,反中”教育下一代不承認中國人,把鄭成功收復台灣視為外來政權,這是違背歷史侮辱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愛國精神。鄭昭明表示,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60周年,要弘場鄭成功偉大愛國精神,堅決反對以“台獨”手段分裂祖國,我們堅決捍衛國家的領土完整,實現中國和平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座談會主辦團體包括: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台灣史研究會、《祖國》雜誌、《觀察》雜誌、《海峽評論》雜誌、《兩岸犇報》、《遠望》雜誌、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中華奉元學會、台灣鄭成功文化協會、台灣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台灣百姓文化交流協會、中華基金會、勞動人權協會、辜金良文化基金會、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中华海峡和平网等團體。

  • HEALTH 活动预告
  • Hot album 站长有话说